胎儿彩超软指标:胎儿脊髓圆锥
软指标(又称微小异常)是彩超检查发现的非特异性的结构异常,但不是胎儿解剖结构畸形,这些微小异常又称潜在的染色体异常标记,也可能只是正常结构的变异。随着彩超诊断仪分辨率明显提高和彩超诊断医师筛查的细致化,这些细节的发现明显增多了。
概述
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, 发育初期脊髓与椎管等长, 之后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, 因此脊髓下端即脊髓圆锥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, 到28周以前已经达到较稳定水平(L2~3水平)。若各种原因使脊髓圆锥受制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, 使其位置低于正常, 即可形成脊髓栓系, 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脊髓栓系综合征, 可表现为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, 预后较差, 因此胎儿期对其定位具有重要意义。
检查方法
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及测量各项生长指标, 检查脊柱时取胎儿俯卧位, 当胎儿仰卧位时, 待其活动后变成俯卧位再观察。取胎儿脊柱长轴正中矢状切面, 尽可能显示清晰椎管内脊髓, 可见脊髓由头侧至尾侧逐渐变细形成圆锥, 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并存图, 扫查过程中注意观察脊柱生理弯曲度、椎骨排列, 皮肤的连续性。然后对脊柱进行横切面及冠状切面扫查, 怀疑病变者加做脊柱三维成像协助诊断, 并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, 排除其它合并畸形。
具体步骤
第一步:采集容积。于胎儿安静状态下以背部纵切面为初始切面,扫查角度45°~65°,选取无运动伪像的容积数据储存。
第二步:显示脊髓圆锥。选择三维超声VCI模式,调节3个互相垂直的脊柱切面,A平面调整为脊柱正中矢状切面,显示脊髓腰段稍膨大的脊髓,其末端为脊髓圆锥,中心点定在脊髓圆锥位置,此时B平面为相应椎体的横切面,C平面为垂直A和B平面的脊柱冠状切面。
第三步:定位脊髓圆锥。调节VCI模式层厚至4~8mm,使C平面清晰显示肋骨及椎体,最下端肋骨对应的椎体为参考椎体第12胸椎(T12),记录脊髓圆锥末端对应的椎体,当肋骨部分缺失时亦可从尾椎由下往上计数椎体。
(1)二维超声成像:对胎儿全身结构进行扫查,测量胎儿的头围、双顶径、股骨长、腹围等。在胎儿俯卧位下(仰卧位胎儿可在其活动后转变为俯卧位再观察)观察脊柱情况,在脊柱正中矢状切面下,沿着脊柱长轴从头部向骶尾部依次扫查,扫查过程中注意保持声束与脊柱的垂直状态。先对全段椎管内呈圆柱状低回声的脊髓进行扫查,从枕骨大孔开始扫描,一直扫查到骶骨。在脊柱腰骶段固定,记录“鼠尾状”的脊柱圆锥,并显示硬脊膜及稍高回声“马尾”状的脊柱圆锥,然后将脊柱圆锥末端图像放大并保存。在检查过程中,全程辅以脊柱横轴面和冠状面扫查,注意观察胎儿椎弓椎体、皮肤、脊髓与神经管情况。
(2)三维超声成像:胎儿静止时,选取完整、清晰的背部脊柱正中矢状切面进行扫查。调整取样框,让感兴趣区尽量包括Th11椎体到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范围内的肋骨部分,以45°~65°的角度进行扫查。调整到三维扫查模式下进行扫查,获取多个孕妇呼吸暂停期间及胎儿休息期间的容积数据,以排除运动伪像。使用一个随机数标记并存储,再传送到电脑上做医学数字图像处理与转换。
选择表面三维成像模式,取正中矢状面椎体切面,扫查胸椎下段及腰骶部椎体,调整分辨率、增益、颜色等,使脊髓圆锥下缘、全部骶椎、腰椎结构完全显示出来。然后根据腰骶角,从足侧向头侧进行椎体计数,再旋转图像,在同一取样容积中显示三维长轴冠状面椎体层面,调节图像,使其能够清楚地显示椎体与肋骨的解剖关系。
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
通过成角的腰骶关节(L5与S1间形成15~25°的夹角)确定该关节处靠头侧的椎体为L5, 靠尾侧的椎体为S1, 由此向头侧计数至脊髓圆锥末端位置。
超声表现
(1)脊髓圆锥呈条状偏强回声,末端位置低于L1水平;(2)终丝粗大(厚度多2 mm);(3)膨大的终丝末端与周围软组织粘连,局部软组织增厚,部分伴有骶管闭合不全;(4)蛛网膜下腔扩大,液体增多;(5)脊髓搏动减弱。
价值
三维超声VCI技术可准确标记胎儿脊髓圆锥水平;隐性脊柱裂胎儿脊髓圆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;脊髓圆锥定位是发现和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重要声像标志。
正常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声像图
注:图中单箭头所指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, 双箭头所指为蛛网膜下腔, S1、L5分别为成角腰骶关节尾侧第一骶椎、头侧第五腰椎位置
脊髓圆锥位置的矢状面三维超声图
脊柱冠状切面表面三维超声图
大家都在看
胎儿彩超软指标:半椎体
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诊断思路
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诊断
充分理解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
超声典型病例:卵巢成熟畸胎瘤
超声经典教程 双主动脉弓畸形 右心发育不良
产科超声筛查,各指标测量及标准范围数值查询表
干货必备:胎儿正常超声表现及测量值,你知道吗?
★★★★★
看完记得分享哦